国外所谓高端消费品牌,更多是通过品牌营销塑造广告形象,这些成本远远超出了产品本身的价值。而营销费用都会通过价格体现在产品上,最终由消费者买单。中国品牌未必要走这条老路,但国际营销却是必由之路。

近日,快消品牌名创优品闹出了一段乌龙。名创优品的某国外账号在近日发布一组身着中国旗袍的迪士尼公主钥匙扣图片,却将中国旗袍翻译为艺伎服饰。如果这只是一个工作粗疏也就罢了,但该品牌刻意塑造日企形象,则是有据可查。所以很难解释其为无心之举,遭到舆论批评。

名创优品的做派并不是绝响。即便是当今国货潮无声兴起,依然有人继续以往的崇洋心态,对消费者玩弄挂洋牌卖国货的把戏。比如最近几年才成立的国产饮料元气森林,不仅在品牌名中用日本字“気”取代汉字“气”,而且还在瓶身标注“日本国株式会社元气森林监制”。这样的“假洋牌”在日常生活用品领域依然很多。

假冒洋品牌的现象,在改革开放初期较为泛滥,但其后随着中国制造的崛起,跨国造假行为逐步有所收敛,但假冒洋品牌的现象因各种因素还有生存的土壤,中国制造要想全面战胜洋品牌,需要旷日持久之功,在此期间,仍然会有假冒现象不断发生。

近年来,从华为、大疆、海尔、格力等高科技企业,到日用消费品中的完美日记、百雀羚,再到体育用品中的安踏、李宁等等,都已发展成为世界级品牌,成为中国人的骄傲,在国人心中的品牌地位日渐提高,显示出中国人有能力在中国的市场塑造属于中国乃至世界级的品牌。

抖音电商数据显示,2021年4月-2022年3月,平台国货品牌商品数量同比增长508%;爆款榜中的国货品牌数量占比92%。

既然如此,为什么假冒洋品牌现象仍然发生?笔者认为,这是因为中国制造与进口商品在质量、技术、价格、信誉、口碑等方面的比拼力量是不对称的,在不同领域有此长彼短的错位。比如在技术含量中低端产品领域,中国制造能充分发挥物美价廉的优势;在日常生活用品领域,中国制造更贴近和了解中国消费市场的特殊性;在销售端的中国制造更有渠道优势,尤其是借助互联网的营销体系聚集海量年轻用户等等。

但是,在中国制造崛起的同时,生产者资质和价值观参差不齐的状况也很突出,导致质量至上观念尚未渗透在各个角落、信誉意识尚未强化到事关品牌存亡的高度。许多品牌树立百年品牌的追求,往往经不起短期利益的诱惑,不惜铤而走险制造假冒伪劣,一失足成千古恨。到头来身败名裂不说,连累整个行业和区域。还有的生产者一开始就没打算长远,而是追求短期爆款,企图捞一把就走,这样的选择对中国制造和品牌的伤害是很大的。

麦肯锡数据报告显示,在质量与价格处于同等水平情况下,目前有62%中国消费者更偏向选择国内服饰品牌。看来国产品牌要想赢得全面信任,首先需要完善市场环境治理,包括网络营销在内。

可以说,中国作为世界上制造业门类最齐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大国,许多国内潮品牌无论在设计上,还是在质量上,根本不输洋品牌。反之,很多洋品牌都是由中国工厂代工,返销回中国市场。这里固然有营销短腿的一面,也有中国消费者对国货缺乏信心的因素。中国制造仅仅停留在制造环节,而在销售和市场环节软弱乏力,就会沦为掌握市场销售终端者的打工仔。

其实,国外所谓高端消费品牌,更多是通过品牌营销塑造广告形象,这些成本远远超出了产品本身的价值。而营销费用都会通过价格体现在产品上,最终由消费者买单。中国品牌未必要走这条老路,但国际营销却是必由之路。国货真正的崛起还是要走出国门,要提前做好走出国门的规划。

推荐内容